2016年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(考生回憶版)

節選第3題、C鎮位于粵贛邊界,下轄21個村(居)委會?側丝31591人,其中貧困戶1192人,貧困人口4648人。全鎮總面積243.2平方公里,其中可開發耕地面積僅為29200畝,自然條件較差,經濟發展水平落后,是我省重點幫扶的貧困地區。
自省扶貧開發“雙到”工作啟動以來,先后有多個對口支援單位駐村幫扶。通過六年兩輪幫扶,C鎮被幫 扶貧困戶生活狀況大為改善,被幫扶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C鎮經濟社會內生動力明顯增強、發展速度顯著提高。截至2015年底,全鎮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已由2009年的2320元提高到9371元,扶貧成效顯著。
為了更真實、準確的了解該鎮的貧困人口狀況,進一步推動在更高層次上的精準扶貧,鎮扶貧辦組成工作隊深入走訪了部分貧困村。
塘西村黨支部段書記正在給貧困戶發放種雞。段書記說:“這是今年村里向對口幫扶單位積極爭取來的,貧困戶每戶15只。我們希望全村貧困戶都能通過養雞早日脫貧致富。”按照發放名冊,前來領取種雞的貧困戶有的是病人,有的是殘疾人,有的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,也有壯年勞動力。
剛領完種雞的林斌是個三十歲出頭的小伙,家里雖然貧困,但是他黝黑的臉上透露出希望擺脫貧窮的強烈愿望:“還是挺無奈的,村里發放扶貧種雞,不管你能不能養,平均分發下去,他們任務就算完成了。但有些貧困戶年紀大、身體差,根本搞不了養殖,往年分發給他們的種雞也只能拿去賣錢或者等雞大點了再吃掉,年年如此,生活并沒有什么改善。我可不想再過窮日子了,我想成批量的養殖,可才發了15只,根本成不了規模啊。”
當工作隊走到村尾時,看到鎮里幾年前大張旗鼓設立的“苗木科技示范園”,如今已大門緊閉,一點也看 不出往日的影子。村民們抱怨道:“當時辦這個示范園,征了村里的地,說是按照日后租金回報給村集體,開始的時候轟轟烈烈,縣里、鎮里派專人管理,各級領導都來參觀,可風光了!可是僅僅開了不到半年,示范園就因為沒有后續資金而關門了,干部和技術人員也撤走了,留下空蕩蕩的園區,長滿了野草。如此扶貧項目別說示范作用,連正常效益都沒有,你說建它干嘛?還不如不建呢。”“就是,當時說這里是縣長掛點扶貧點,縣長—發話,縣屬企業跟著就來投資了,可現在縣長一調走, 企業立馬撤資,你說這到底是為我們村民謀福利還是給領導臉上貼金呢?”
來到田東村時,貧困戶普遍向工作隊反映,現在農村的扶貧項目及資金, 包括吃低保,都是村干部私下商定后就悄悄上報了。從沒有開過村民大會或者搞過公示,鎮里有什么優惠政策他們都不知道。貧困戶丁大哥說:“就以前幾天村里發放的扶貧種茶款為例,我們田東有8家人領到扶貧款。在我們村,大家都知道的 栽有茶樹的4個貧困戶,沒領到—分錢的補助,倒是好幾個家庭條件較好且—棵茶樹未栽的人家,憑借與村 干部的關系各領了2000元的補助。至于低保人員,村里就更是一本糊涂賬了。”
在山腳村,貧困戶李叔聽說工作隊來了,趕緊來訴苦:“幫扶確實年年都有,但幫扶單位和幫扶項目換 來換去,到頭來我連一個項目都沒有搞好。”李叔一臉沮喪地說:“最早扶貧單位給我們帶來了技術人員,指導我們種辣椒,但是才種了兩年,就因為市場價格暴跌,項目根本賺不到錢而中止了。后來又來了扶貧隊讓我們種番薯,雖然當年番薯大豐收,卻由于村內道路破舊,運輸貨車無法進入,番薯根本運不出去,最后只 能眼睜睜的看著番薯爛在地里。”李叔沒能力跟上幫扶單位的“快節奏”,項目基本上都半途而廢。
說起項目來,貧固戶張嬸也是滿肚子苦水:“以前扶貧單位幫我們把水塘挖起來了,說是養魚成本低,脫貧見效快,于是我們幾家貧困戶在鎮里惠農補助外又東拼西湊了差不多兩萬元,買了3000尾魚苗放下去 養。不知道是咋回事,不到三個月魚苗就死了上千尾,剩下的魚長成了,我們也不知道拿去哪里賣,后來寒 潮來了好多魚都凍死了,我們幾戶錢沒賺到,本都賠了進去,不但沒有脫貧反而欠下了一屁股的債,像這樣 的幫扶,沒有一點保障,你讓我們哪里還有信心!”


